学校首页

方泽强:认识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一种新的视角

  • 2022.04.21
  • 本科职教

认识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一种新的视角

方泽强


对于职业本科,代表性观点有:职业本科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基层,培养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四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王明伦,2013)。对于应用型本科,代表性观点有: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是在一定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潘懋元,2009)。

不难发现,在学理概念上,两者似乎属于同类事物,两者所培养的人才在道德品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内涵规定极为相同;而在实践管理中,两者区分明确,划归为不同类的事物。2017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把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来管理。应用型本科明显属于第二类高校,职业本科无疑归为第三类高校。可见,学理上的相似与实践管理上的不同造成“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究竟是否同类”这一命题的不确定性。

这里引入理想类型这一新视角进行分析。理想类型是一种思维的建构,即通过片面强调一种或几种观点,通过综合许多散乱的、不连贯的、时有时无的具体的个别现象,并按上述片面强调的观点将这些现象安排到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构中去,以形成一个“理想类型”(马克斯·韦伯,1987)。用理想类型作为方法论分析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首先,对职业本科的教务处长、校长等进行了访谈,收集他们对职业本科的看法。结果,得到的描述有:职业本科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研究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本科的学生掌握技术、突出应用、注重技能、关注创新。接着,对职业本科的学术概念进行剖析,提炼出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汇,主要有:“面向基层”“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 “技术人才”等。之后,把实践访谈和理论分析得到的描述进行组合,就构建出职业本科的理想类型。

对应用型本科也采用相同方法。实践中得到的描述是: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能动手,实践能力强,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型本科的毕业生契合工作岗位需要,用得上,干得好;应用型人才是管理、技术一线的各类实用性人才,培养时要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上提炼出的关键词汇有:“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应用”“实践”等。

比较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两种教育理想类型,发现两者十分相似。必须指出,“相似”这一结论并非前文所提到的概念界定“相似”的粗浅判断,而是建立在实践总结和概念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综合性结论。

尽管理论上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可归为同一类,但现实中宜将两者进行分类发展和管理。因为在实践中将两者作同一类,还是分类发展,不仅要遵循学理逻辑,更要适应现实逻辑。

一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在我国,应用型本科多数是2000年前后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从设立起就一直归属教育部高等教育业务部门管理;而2019年第一批独立设置的职业本科从设立起就明确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业务部门管理。如此,要尊重历史,把上述两者作为两类教育。更需正视的是,两类教育在不同业务部门管理下已形成办学惯性和路径依赖,改弦易辙按同一类教育来管理需要配套成熟的条件,目前条件可能不太成熟。

二是利益与观念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上把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区分为两类教育还是归为同一类教育来管理和发展,是一场观念和利益的重构行为。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之路显然不太顺利,如果说现实中把应用型本科在政策上硬性与职业本科划上等号,无疑是在原有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加码”,增加改革压力和难度,这样,可能搅动原有的利益格局,影响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在观念认识方面也存在众所周知的障碍。如此,把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作为两类教育来发展是次优选择。

三是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主要承担培养科学人才任务的普通教育显然受到更多青睐,而主要承担培养技术人才任务的职业教育则地位不高。这既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治于人”等文化因素影响,也有不同教育类型对个人的回报率、不同教育类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等现实因素制约。为此,脱胎于普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宜作为一类教育,先天列为职业教育的职业本科宜作为另一类教育,而不宜将理论上两者相同这一观点照搬并用在实践。

综上所述,从理想类型视角看,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并无本质区别,两者可视为同一类教育。但从国情出发,对两者在实践中宜分类管理、分类发展。这可能是化解认识分歧、指导实践发展的务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