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陶星松: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策略

  • 2022.11.20
  • 本科职教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策略


陶星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抓好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创新多元教学策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为一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这里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

一是“单兵式”教学。即本专业课专任教师一人独自承担“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包括思政元素挖掘、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实际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于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采用什么话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因此,选择“单兵作战”的专业课教师无疑是“一人包揽”所有。选择此策略,首先要对本专业课“思政”功能具有深刻认识,明确本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厘清本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其次,要处理好“思政”与专业的关系,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要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合理设计好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最后,要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竞赛活动、访学交流、深入企业实践、导师“传帮带”等多种途径,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二是“组合式”教学。即“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两种模式,通过同专业课不同教师、不同课程教师联合实施教学活动。第一种模式:“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此模式有两种做法:一是针对同专业课的不同教师,可将专业课程分为具体专题或模块,分别设计制作课程思政讲义、PPT等,彼此之间再进行共享,优中取优。二是针对不同专业课的教师,以本专业教师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为主,其他专业教师负责挖掘、提供专业思政元素。此两种做法需要建立“校-院”两级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互相合作,还要建立“指导-监督-管理”机制,组建“校-院”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小组,对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指导、监督、管理、评价、考核等,强化课程思政。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跨专业的教师学习氛围。第二种模式:“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老师合作联合实施教学,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内容,思政课教师则负责提供思政元素,最后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教师共同研究将思想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三是“集群式”教学。即“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其他人士(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相对于第一、二种模式来讲,“集群式”教学强调的不再仅仅是教师个体之间的合作,而是多个群体之间的联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因此,“集群式”课程思政教学一是教师要以专业教学为主,用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课堂内外有效衔接,让专业课、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兼职教师同堂施教。二是专业教师要将思政课教师提供的思政元素以及其他人士相关的优秀事迹案例融入到本专教学中,或请相关人员“现身说法”,增加课程教学说服力。三是教师可将本专业课程内容分成具体专题,邀请思政课教师、政府、企业、社会等优秀代表人物担任部分专题的教学,即一门课程由多位主讲教师组成,既丰富课程内容,又提升学生获得感。

课程思政,不能热闹一阵子,而应用心一辈子。专业课教师要从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出发,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与内涵,从“单兵式”教学、“组合式”教学、“集群式”教学中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策略,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有机融汇,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