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陶星松:职业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现实思考

  • 2023.04.28
  • 本科职教

职业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现实思考

陶星松

职业本科高校不仅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还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来使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等。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亟需推进通识教育。

一、职业本科高校学生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教育指向培养学生的“技”与“术”,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素养和未来发展,其功能重在教化,即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让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从而成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在精英教育阶段,还是大众化教育阶段,通识教育的着眼点都不是仅仅为了给专业教育打基础。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上职业岗位变动频繁,谋职就业的本事要求与时俱进。通识教育着眼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先导基础知识,具备职业转换的基本潜质和学习能力,能在不确定性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本科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是高水平师资数量不足。一方面,职业本科高校难以引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尤其是民办职业本科高校,导致担任通识课程的优质教师不多,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部分优质教师不太愿意承担通识课程教学,而倾向于担任专业课教学,导致部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二是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课程结构看,部分通识课与专业课有重叠,区分度不明显;从课程内容看,通识课程设计随意性较大,缺乏专业的统筹论证,存在课程“拼盘”现象;从课程管理看,部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待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管理效度和力度有所失衡,引导与监管欠缺。

三是教学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体现为校内教学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各学院(中心)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与合作,部分通识课程软硬件资源使用不通畅;另一方面体现为校外资源引进较难,“校-企-政”联合开展通识教育有待开推进。

三、职业本科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建议

首先,组建高水平通识课程教学队伍。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核心,而讲好通识课程的关键在教师。第一,要组建“校-企-政”相结合的教学队伍,大力引进相关学科或邻近学科有较为深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企业和政府人员担任主讲人。第二,分层分类建设“校际+校企+校政”多元通识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库,加强通识课程教学队伍培训培养。第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鼓励优质教师担任通识课程的主讲人,淘汰学生“不喜欢”的主讲人。最后,设立专项项目,鼓励教师进行通识教育研究,提高教学队伍教科研水平。

其次,建设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应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就线上课程而言,关键是建立线上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一方面要整合其他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库,供学生自由选择;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针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分类制作出本校优质教师的微课、慕课视频资源库。就线下课程而言,一种是通过设置专门的通识选修课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要保证课程质量;另一种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通识内容,从专业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实践等角度,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达到育人“润物无声”之境界。

最后,编制丰富多样的通识课程教材。聚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色,从现有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入手,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课程教材和选择教学资料,应在融合所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与发展,形成开放性和个性化的通识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体系,体现精致化、规范化、多样化、时代化。